【記者林明佑/彰化縣報導】工研院響應國際永續農業、惜食風潮與農產品加值再利用趨勢,攜手國內保健業者大漢酵素、彰化縣樂林食物銀行慈善會,協助全臺紅龍果種植面積最大的彰化二林,透過超音波萃取技術加上發酵製程,有效將紅龍果營養素小分子化,完整保留營養,讓紅龍果華麗轉身為高機能性營養補充食品,為小農開啟市場新商機,也為公益盡一份心力。
▲工研院攜手國內保健業者大漢酵素、彰化縣樂林食物銀行慈善會,協助全臺紅龍果種植面積最大的彰化二林,透過超音波萃取技術加上發酵製程,有效將紅龍果營養素小分子化,完整保留營養,讓紅龍果華麗轉身為高機能性營養補充食品,為小農開啟市場新商機,也為公益盡一份心力。(工研院提供) |
工研院顧問林定三表示,臺灣農產品品質世界有目共睹,其中全臺紅龍果種植面積超過2,000公頃,年產值約27億元,也外銷至日本、新加坡、加拿大。彰化二林鎮紅龍果占全臺產量約四分之一,為了讓消費者享受更多元的產品口感,又可協助農民提升產品價值,工研院透過科技力量,攜手大漢酵素協助彰化樂林食物銀行,進行紅龍果晶凍飲品開發,成功提升農產品競爭潛力,也透過公益義賣活動,為農民找到新出路新商機。
工研院中分院副執行長李士畦表示,紅龍果富含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多酚類、類黃酮及青花素等植化素,營養價值高且具有抗氧化作用,此次創新加值商品經過工研院的超音波破壁萃取專利技術,在低溫環境下提取植化素萃取液,搭配大漢酵素公司MFS®發酵製程與專利Sarcozyme®發酵液,透過初萃、精萃兩道程序,在易氧化蔬果的製程中,完整保留了營養素,且相較傳統萃取方法,本技術使用了更少的材料與能源,萃取效率也更好。
長期接受小農捐贈蔬果的彰化縣樂林食物銀行慈善會理事長洪毓雯表示,在服務弱勢家庭及獨居長輩時,發現普遍存在營養不足的問題,也觀察到當農產品過剩時,如何銷售成為農民一大挑戰。此次合作計畫,以工研院技術採用二林當地新鮮但賣相不佳的紅龍果,開發出高營養價值產品,不僅減少資源浪費,實現結合公益、環保與永續發展的多重效益,相信將成為地方創生與環境永續的典範,讓二林紅龍果走向全新的發展格局。
工研院擘畫之「2035技術策略與藍圖」,聚焦「智慧生活」、「健康樂活」、「永續環境」、「韌性社會」四大研發方向,於永續環境領域,將持續推動農業跨域整合,打造具全球競爭力的產業生態系,促進我國實現永續農業之目標。
社群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