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明佑/台中報導】四十多歲的張先生,因工作緣故,常每天飲酒應酬長達二十餘年,逐漸成癮。在今年農曆年前的一次聚餐中,大量飲酒後突發上腹劇烈疼痛,甚至無法坐立,且感噁心、食物全嘔吐。隨即送醫,診斷為「酒精性胰臟炎合併胰管結石」,電腦斷層顯示胰管內有約1公分結石,導致嚴重阻塞與「胰臟炎」。轉診至中醫大附醫接受「膽胰管內視鏡碎石」治療,消化系副主任黃文信醫師透過內視鏡成功「體內震波碎石」,手術僅90分鐘。治療後腹痛消失,並決心戒酒,重拾健康胰臟與人生。

▲內科部消化系副主任黃文信醫師說,膽胰管內視鏡是一條直徑僅3.5毫米的內視鏡導管,使用這條纖細的導管,經由十二指腸鏡的管腔,進到胰管內進行雷射或震波碎石,可以讓病人在不開刀、無任何傷口的情況下,順利碎石及取出胰臟胰管內的結石。(中醫大附醫提供)
▲內科部消化系副主任黃文信醫師說,膽胰管內視鏡是一條直徑僅3.5毫米的內視鏡導管,使用這條纖細的導管,經由十二指腸鏡的管腔,進到胰管內進行雷射或震波碎石,可以讓病人在不開刀、無任何傷口的情況下,順利碎石及取出胰臟胰管內的結石。(中醫大附醫提供)

黃文信醫師表示,胰臟炎是胰臟的發炎性疾病,可分急、慢性。急性胰臟炎的症狀多為突發性的腹痛,且具持續性,痛感會傳到背後;慢性胰臟炎則與急性胰臟炎反覆發作有關,酒精則是造成慢性胰臟炎合併胰管結石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慢性胰臟炎最常見的原因包括長期酗酒、新陳代謝疾病、或是先天性膽胰管構造異常。在台灣,大約有一半的慢性胰臟炎病人會產生胰管結石,結石阻塞胰管,造成慢性腹痛或反覆性的胰臟炎發作。

▲四十多歲張先生轉診至中醫大附醫內視鏡暨超音波診斷治療中心,接受「膽胰管內視鏡碎石」治療。黃文信醫師透過膽胰管內視鏡,進行「體內震波碎石」,成功將胰管結石擊碎,接著再將碎裂的石頭取出,手術時間僅90分鐘。(中醫大附醫提供)
▲四十多歲張先生轉診至中醫大附醫內視鏡暨超音波診斷治療中心,接受「膽胰管內視鏡碎石」治療。黃文信醫師透過膽胰管內視鏡,進行「體內震波碎石」,成功將胰管結石擊碎,接著再將碎裂的石頭取出,手術時間僅90分鐘。(中醫大附醫提供)

黃文信醫師指出,正常的胰管直徑小於3毫米,當有大於5毫米以上的結石卡在胰管內時(張先生為1公分胰管結石),極不容易靠傳統內視鏡取出。胰管結石的產生,主要是由胰液裡過飽和的碳酸鈣沉澱結晶所造成。這些胰管結石非常的堅硬,逐漸變大後就會卡在胰管,阻塞胰液流入十二指腸阻礙消化。病人可能會出現飯後腹脹、消化不良、脂肪便、甚至體重減輕的情況,阻塞的胰管結石會造成胰管高壓、胰管擴張以及更嚴重的胰臟發炎。

▲內科部消化系副主任黃文信醫師表示,因碳酸鈣組成的胰臟結石質地堅硬,傳統透過內視鏡將取石網(下)伸進到胰管嘗試將結石絞碎後取出的治療方式往往不佳。膽胰管內視鏡(上)除了可以用來治療胰臟胰管結石之外,也能深入肝臟膽管內直接切片檢查,也大大提高膽胰管的腫瘤診斷準確率。(中醫大附醫提供)
▲內科部消化系副主任黃文信醫師表示,因碳酸鈣組成的胰臟結石質地堅硬,傳統透過內視鏡將取石網(下)伸進到胰管嘗試將結石絞碎後取出的治療方式往往不佳。膽胰管內視鏡(上)除了可以用來治療胰臟胰管結石之外,也能深入肝臟膽管內直接切片檢查,也大大提高膽胰管的腫瘤診斷準確率。 (中醫大附醫提供)

黃文信醫師進一步分析,以往的治療方式會透過內視鏡將取石網或碎石器伸進到胰管內嘗試將結石絞碎後取出;但因碳酸鈣組成的胰臟結石質地堅硬,特別是較大的結石,內視鏡取石網無法碎石並取出,治療效果往往不佳:最後病人只能置放胰管支架引流胰液,有時需要長期反覆地置放胰管支架,嚴重者甚至需要轉介到外科進行開刀手術治療。

黃文信醫師表示,膽胰管內視鏡是一種直徑僅3.5毫米的內視鏡導管,通過這條纖細的導管,經由十二指腸鏡進入胰管內,可以進行雷射或震波碎石。這樣的技術使得病人在不需要開刀和無任何傷口的情況下,能順利碎石並取出胰管內的結石。

黃文信醫師表示,除了治療胰臟胰管結石外,膽胰管內視鏡還能深入肝臟膽管內,清晰觀察膽管內的病灶,進行直接切片檢查,突破了傳統攝影術的限制,大大提高了膽胰管腫瘤診斷的準確率。相比傳統治療,膽胰管內視鏡的應用降低了病人承擔的手術風險和併發症,使得膽胰管病灶能夠被早期診斷。

黃文信醫師說,中醫大附醫自2020年執行全台首例的膽胰管內視鏡「震波碎石」,難度頗高臨床治療經驗豐富,成功將胰管結石擊碎取出至今已經累積數十例。

黃文信醫師呼籲,不明原因的腹部疼痛,都應盡早就醫評估,可能是因膽胰管狹窄及懷疑有膽胰管腫瘤導致的腹痛、黃疸、食慾不振、體重減輕,或困難的膽胰管結石導致的急慢性腹痛,進一步無法以傳統內視鏡診斷治療者,考慮是否接受膽胰管內視鏡的診斷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