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明佑/台中報導】61歲張先生兩年前於電腦公司退休,感覺自己眼睛有異物感,求診於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眼科醫學中心李宥伶醫師,經確診眼角膜受黴菌感染嚴重潰瘍,治療後出現複雜型青光眼,其中右眼幾乎失明,且眼壓仍居高不下,接受青光眼導管植入術,並輔以眼內OCT術中斷層定位,精準定位後植入極微細的引流導管,從而控制眼壓,眼睛不再疼痛難耐,等待角膜移植能恢復視力。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眼科醫學中心李宥伶醫師為張先生進行「青光眼導管植入術」,並輔以「眼內OCT術中斷層定位」,成功搶救惡視力。(記者林明佑翻攝)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眼科醫學中心李宥伶醫師為張先生進行「青光眼導管植入術」,並輔以「眼內OCT術中斷層定位」,成功搶救惡視力。(記者林明佑翻攝)

李宥伶表示,青光眼是一種不可逆的視神經病變,複雜型青光眼的致盲率甚高,會導致視野缺損,嚴重時影響中心視力,導致失明。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目前已有超過34萬人罹患青光眼,易罹患青光眼的高危險族群,包括有青光眼家族史、糖尿病、高血壓、60歲以上的年長者、高度近視、遠視、自體免疫疾病及心血管疾病患者,以及常低頭看3C而姿勢不動的低頭族也須留意,近年來亦有年輕化趨勢。

▲「青光眼導管植入術」,能使房水自引流管排出,再集中流到水庫體。(記者林明佑翻攝)
▲「青光眼導管植入術」,能使房水自引流管排出,再集中流到水庫體。(記者林明佑翻攝)

李宥伶說,眼球分泌的「房水」原是用來維持眼睛的正常生理功能,若是累積太多、無法即時排出,就會造成眼壓上升,傷及眼底的視覺神經,因此「控制眼壓、房水引流」是減緩青光眼患者視神經受損的首要方法。李宥伶醫師說,眼壓控制有三個步驟,分別是使用眼藥水、雷射以及手術治療。當眼壓控制不夠穩定或藥物副作用難以承受時,便需要評估青光眼手術來達成更低或更穩定的眼壓控制。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眼科團隊運用「眼內OCT術中斷層定位」進行眼部手術的精準導航。(記者林明佑翻攝)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眼科團隊運用「眼內OCT術中斷層定位」進行眼部手術的精準導航。(記者林明佑翻攝)

李宥伶表示,傳統型治療青光眼的「小樑切除手術」會因青光眼種類,以及個人體質疤痕癒合的不同而影響成功率,雖然已使用抑制纖維化的藥物控制疤痕癒合,然而,術後幾年間仍可能會有引流通道逐漸不暢通,再度造成眼壓上升的情形,尤其是一些較嚴重的頑固性青光眼,如葡萄膜炎性青光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李宥伶說,「青光眼導管植入術」則能使房水自引流管排出,再集中流到水庫體。對於有急切降壓需求的患者、眼壓波動大的葡萄膜炎性青光眼及早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建議選擇含瓣膜的引流裝置;對於眼壓要求較嚴格的患者,則建議選擇不含瓣膜的引流裝置。

李宥伶指出,自民國111年4月健保開始給付第一次傳統手術失敗的青光眼病人進行「青光眼導管植入術」後,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眼科團隊運用「眼內OCT術中斷層定位;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簡稱OCT)進行眼部手術的導航,透過立體解析能高度精準地確定導管位置,同時降低出血風險、減少角膜內皮傷害,是手術成功的關鍵。

李宥伶強調,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防止青光眼惡化的重要原則,雖然目前的治療僅能延緩青光眼的進展,但若能早期經由專業醫師檢查及評估,選擇適當藥物或手術方式,在全面的醫療照顧下,青光眼患者仍能維持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