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明佑/台中報導】歌劇院駐館藝術家楊乃璇以2年時間完成作品《Je suis en forme》我的老派,我的派對,9月23至25日演出3場,每場邀請160位觀眾參與,將中劇院變身為非典型派對空間,打破舞台與觀眾席間的界線。今(20)日在歌劇院舉辦記者會,楊乃璇別出心裁的在中劇院舞台旁鋪上一圈花布,邀請記者席地而坐,近距離感受舞者呼吸,甚至上舞台來場枕頭戰。
▲歌劇院駐館藝術家楊乃璇《Je suis en forme》我的老派,我的派對彩排記者會精彩開場演出。(圖/記者林明佑攝) |
楊乃璇是小事製作藝術總監,2016年開始在臺北華山新生橋下創設了「週一學校」,不用報名也不用學費,以舞蹈為媒介,吸引許多會跳舞、愛跳舞的人參與;長年致力於藝術推廣讓舞者們能快速適應各種場地、運用現場空間,與觀眾對話,無論是駐館期間於國立臺灣美術館的一日編舞家參與式演出,或在歌劇院舉辦的肢體開發工作坊,都與中部的朋友們更緊密連結,這些累積也都成為這次作品中的層次與肌理。
▲《Je suis en forme》意圖在合理的範圍裡挑戰權威,帶領觀眾透過不同視角體驗劇場,與表演者換位思考,運用即時投影包覆整個空間,直接、寫實地呈現舞台上的細節畫面。(圖/記者林明佑攝) |
「《Je suis en forme》就是法文『我很好』的意思。」楊乃璇說,疫情這2年什麼都不停變化,劇場也不例外,最好的結語就是李小龍那句:「Be Water, My Friend」;身為駐館藝術家,經常思考要為歌劇院帶來什麼、留下什麼,這次的作品在提問,人在幾乎什麼都無法掌握的時候,最需要什麼?她相信真正的快樂來自於身體的自由,希望大家看完作品時,都會有一種「好想一起跳舞」的感受。
▲藝術家楊乃璇相信真正的快樂來自於身體的自由,希望大家看完作品時,都會有一種「好想一起跳舞」的感受。(圖/記者林明佑攝) |
楊乃璇表示,她是比較直覺性創作的編舞者,她認為生命是否一成不變,取決於自己有沒有辦法找到樂子,而小事製作的特質之一即是苦中作樂,常常給人玩樂、歡樂的感覺,而這是因為活得很用力,所以笑得比較大聲,希望藉由作品帶領觀眾用這樣遠遠近近的距離來認識他們。
歌劇院副總監鄢繼嬪表示,今年夏天駐館藝術家林孟寰的音樂劇《熱帶天使》世界首演締造票房及口碑、鄭伊里的《感質》將歌劇院建築核心元素:光、空氣和水等介質融入創作中,周曼農的《偵探學》結合空間、動力裝置及新媒體解構了大劇院,期待楊乃璇這場秋天派對能夠刺激更多想像,運用肢體打破既定的劇場空間,豐富歌劇院與觀眾的對話。
社群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