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明佑/彰化市報導】登錄為歷史建築的彰化市公會堂及八卦山紅毛井,於2005年進行修復迄今已歷十餘年,部分設施老舊,去年中山里楊炎坤里長等提議修繕,經市公所擬具修繕計畫書陳報彰化縣政府文化局文資委員審核同意,並爭取彰化縣政府補助,今(27)日舉行修繕工程,由副縣長林田富與林世賢市長等人共同舉行開工典禮,林世賢強調,這是縣市再度合作的案例,修繕工程預計7月5日完工。
▲彰化市公會堂暨八卦山紅毛井設施修繕工程開工。(圖/記者林明佑攝) |
此次修繕工程的項目,包括:紅毛井前棚架除鏽噴漆、換裝PC及塑鋁板、更新電線線路及照明、土地公廟前地坪整理、新設簡易殘障坡道等,以及更換位於公會堂二樓4扇遭白蟻蛀蝕的木門。
▲彰化市公會堂暨八卦山紅毛井修繕工程,今天由副縣長林田富與林世賢市長等人共同舉行開工典禮。 (圖/記者林明佑攝) |
早在清朝嘉慶年間,當時縣令胡應魁所寫的的《古月井記碑》就紀錄彰化縣城水質不佳,但城外的番仔井和紅毛井適合飲用。其中紅毛井位在八卦山西麓、彰化市公會堂右後方、旁有辜母薛太夫人墓,井內徑是一百五十八公分。有關此井的早期歷史記載甚少,有說開鑿於明朝崇禎年間、或說明朝永曆年間荷蘭占據臺灣時就存在,井旁的土地公廟是信眾陳腰等人於1976年興建。
▲紅毛井位在八卦山西麓、彰化市公會堂右後方、旁有辜母薛太夫人墓,井內徑是一百五十八公分。 (圖/記者林明佑攝) |
彰化市公會堂(即今彰化藝術館)完工於1933年,就位在八卦山山腳下,從外表來看,在細部有著濃厚的裝飾藝術風格,但建築外型已經漸漸走向現代主義建築之簡略線條風格,為1930年代所流行的折衷式樣建築,即是在古典藝術中融合了現代感。
▲彰化市公會堂(即今彰化藝術館)完工於1933年,公會堂二樓4扇遭白蟻蛀蝕的木門。 (圖/記者林明佑攝) |
國民政府接收後,改稱為中山堂,由彰化縣議會使用。之後,陸續有多個不同單位接續使用此一建築。2002年,這棟建築被登錄為歷史建築,隔年原使用此建築的清潔隊遷出,整修至2005年完工後,即作為彰化藝術館使用至今。
適逢彰化建縣將屆滿300年,在彰化市公所及彰化縣政府通力合作下,期待本工程完工後能還給當地民眾一個嶄新的紅毛井信仰中心,林世賢市長期盼透過此次縣市合作,增進更多市民福祉,也籲請大家於完工後共同妥善維護使用。
社群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