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明佑/鹿港鎮報導〕台灣近代第一本研究紀錄行話的書籍,「郊你說行話-鹿港郊商百業行話」已由鹿港鎮公所出版,為發掘及保存八郊的文化,鹿港鎮公所特別委託在地的民俗及彩繪專家李奕興老師來執筆,訪查與紀錄鹿港的行業行話。鹿港鎮長許志宏表示,將鹿港行業的行話保存記錄下來,這樣的民俗語言亦是保有鹿港商業文化的重要元素,可以加強我們對早期鹿港經濟發展的認識,具有其歷史存在的意義與價值。
鹿港鎮公所出版「郊你說行話」一書 紀錄鹿港郊商百業行話 |
在台灣經濟發展的歷史上,鹿港占有舉足輕重且不容忽視的地位。尤其在前清中葉時期,台灣更有所謂的「鹿港文化時期」,意味著鹿港具有全台經濟重鎮的代表性角色。約在乾隆54年至道光5年間,鹿港產生了商業聚集的八郊,繁榮一時,帶起了二鹿風華,也累積了鹿港深厚的文化底蘊。八郊網羅了清代鹿港主要的經濟產業,是仿如商業同業公會的組織,而這些行業在運作時,又產生了只有商家互通的名詞,就是俗稱的「行話」。
作者李奕興說,行話是一種深具排他而獨立的語言,既是民間社會行業習俗的重要組成部分,又反映出各行業的其他習俗,例如行規、行幫、技藝、工具等。而在常民生活中,各行各業運用廣泛,就連早期天地會、洪門等,也都有屬於自己的行話,或稱「黑話」。
李奕興表示,鹿港在一般民生日常必需物資供需的各行各業,如八郊中的油、布、糖、染郊下的行商、或米糧什穀、果菜、獸肉、鮮魚、養殖、糕餅、藥種、製藥、礦物、畜牧、被服、日用什貨、洋品百貨、建材五金、土木建築等,或多或少可發現有同行使用隱語行話之實。但從訪談的過程中可知,目前多數商家對於行話都要要從長輩口中詢問,或是印象模糊無法考證,因而顯示行話的流失非常嚴重。
許志宏表示,很感謝李奕興老師從中山路頭訪到中山路尾,經歷很多困難,訪錄下19種行業的行話,以及文獻上的行話譜,各行業的隱語數碼等,非常豐富多元,例如各行業從一數到十都各有不同的說法,像是米行一/子、二/力、三/削、四/類、五/香、六/竹、七/才、八/發、九/丁、十/足。藥行的說法則是一/羌、二/獨、三/前、四/柴、五/梗、六/參、七/苓、八/殼、九/草、十/芎等,在此書中列出數十個行業的用語,真的非常不簡單。
許志宏說,希望本書能帶領大家走過時光隧道,讓讀者了解早期各行各業的發展流程,將常民文化保存下來,這也是目前鹿港鎮公所推動文化建設「鹿港學」重要的一環,有意購買的民眾可洽鹿港鎮公所文化所。
社群媒體